曲霉病

曲霉病

概述:曲霉病是指由致病曲霉引起的皮肤、指甲、外耳道、眼眶、支气管、肺、骨及脑膜等慢性炎症性病变。近来证明某些曲霉毒素可致癌。

流行病学

流行病学:曲霉广泛分布于自然界,从地球的南北两极到热带都发现有曲霉的存在。它存在于空气、粮食、花生、干草、土壤、动物皮毛、衣服、鞋、帽、家具中,亦可从正常人的皮肤、黏膜上分离到。健康人完整的皮肤、黏膜并不适于曲霉孢子的生长繁殖,而且有抵御菌丝侵袭的能力,因此,正常人的带菌通常不引起疾病。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或有大量病原体入侵时,即可能发生疾病。本病与职业有一定的关系,较多见于农民、园艺工人和酿酒工人。本病多为外源性感染,主要为呼吸道吸入了曲霉孢子引起肺部曲霉病,或侵入血流播散至全身各器官。如农民及家鸽、家禽饲养者,因经常接触发霉的谷物、饲料,或酿造车间大量曲霉孢子污染空气,均可能致病。其次为皮肤创伤性接种,尤其是烧伤患者创面暴露于空气中,或接触有曲霉污染的衣服、被褥等,可使创面感染致病。

病因

病因:曲霉属分为18个群,132个种和18个变种,绝大部分为非致病菌。可引起人类疾病者有:烟曲霉、黄曲霉、黑曲霉、土曲霉、构巢曲霉和构巢裸壳孢菌、棒曲霉、杂色曲霉、米曲霉、灰绿曲霉、聚多曲霉、亮白曲霉、日本曲霉、阿姆斯特丹曲霉、焦曲霉、局限曲霉、黄柄曲霉、多育曲霉等,以烟曲霉最常见。

发病机制

发病机制:曲霉主要感染途径为呼吸道,并可侵入血流播散至全身。其次为皮肤创伤性接种。常侵犯皮肤、黏膜、肺、脑、眼、耳、鼻窦、胃肠道、神经系统和骨骼的急性炎症和慢性肉芽肿改变,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,甚至导致死亡。此外,曲霉可引起变态反应,一些曲霉毒素可引起急性中毒和致癌。

临床表现

临床表现:曲霉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、性别和种族。男女之比约为3∶1。较多见于农民、园艺工人、酿造工人等职业。本病为外源感染,主要感染途径为呼吸道,并可侵入血流播散至全身。其次为皮肤创伤性接种。常见的临床类型有:
    1.皮肤型  原发型少见,通常由外伤和菌落定植所致,表现为多数结节性损害。常继发于播散型或皮肤烧伤后感染,表现为溃疡坏死结痂、孤立的坏死性皮肤斑块、皮下肉芽肿或脓肿。继发于播散型的皮损类似于坏疽性深脓疱,先红斑,继之进行性中央坏死。
    2.肺曲霉病
    (1)肺曲霉球(非侵袭型):多发生于肺部存在空洞性病变的情况下,如结核性空洞、慢性肺脓肿等,75%发生于肺上叶。主要症状为咯血,少数病例可咯出咖啡色颗粒。
    (2)慢性坏死性曲霉病:多见于免疫抑制患者,以及有其他肺病、糖尿病和结节病患者。常见症状有发热、咳嗽、咳痰。
    (3)急性侵袭型肺曲霉病:多见于长期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,尤其见于白血病、骨髓移植、HIV感染患者。症状类似急性细菌性肺炎,咯血提示肺部梗死或坏死性支气管肺炎。一般在2~3周内死亡,若免疫状况改善,可形成空洞,但大量、致命的咯血可发生在此阶段。约1/3患者发生血行播散,累及脑、肾、胃肠道、心肌和骨骼。
    (4)变态性支气管肺曲霉病:症状为反复发热,伴严重咳嗽、气喘,咳大量脓性痰,痰中含嗜酸性粒细胞及菌丝团块。伴有肺实质变和周围血象嗜酸性粒细胞增高。多由烟曲霉引起。
    3.鼻窦感染
    (1)鼻窦曲霉球(非侵袭型):真菌团块生长在窦腔内,不侵犯窦黏膜,好发于上颌窦,一般只累及单侧。患者机体免疫正常,黏液分泌增多。外科窦道引流可见到奶酪样褐色或绿色团块、易碎。
    (2)鼻窦侵袭型曲霉:此型多见,通常发生在免疫抑制患者。临床表现类似于鼻脑接合菌病,表现为发热、鼻窦炎,可累及眼眶和脑。
    4.播散型  多见于严重免疫抑制或静脉药物成瘾者,多自肺部到血流,而播散到全身各器官,如脑、肾、心、骨、眼及胃肠道等,也可能由外伤或手术所致。
    5.曲霉败血症  常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。主要由肺部病灶侵入血循环,出现败血症症状。
    6.其他  曲霉尚可侵犯外耳道、中耳引起急、慢性炎症。侵犯眼睛引起角膜炎或眼内感染。侵犯指(趾)甲引起甲真菌病等。

并发症

并发症:并发支气管扩张、大咯血、心动过速、骨膜穿孔、严重者可失明。

实验室检查

实验室检查:
    1.直接镜检  取耵聍、痰、角膜溃疡处分泌物、脓液等,作直接涂片检查,可见到分隔菌丝及圆形、暗绿色孢子(直径2~3μm)或菊花样曲霉结构。用乳酸酚棉蓝染色则比较清楚,其分生孢子柄不着色。
    2.真菌培养  将血和上述标本接种于沙堡琼脂,在室温至45℃能很快生长。典型的曲霉菌落呈绿色至暗绿色,镜下可见较粗分生孢子柄,顶端膨大,有小柄上产生分生孢子。根据菌落形态及镜检可以进一步识别不同菌种。

其他辅助检查

其他辅助检查:胸部X线片常见肺的中下部有散在的片状、结节状或团块状阴影。亦可形成空洞,有时呈不规则分布的细小颗粒状结节阴影;CT、磁共振检查可发现脑部占位性病变。

诊断

诊断:由于曲霉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,因此必须多次培养阳性并结合组织病理和临床症状,才能作出可靠的诊断。
    1.真菌学检查。
    2.影像学检查  曲霉球在X线胸片上有空腔样病变,其内形成圆形或卵圆形阴影,密度均匀,上方有新月形透亮区的特征。鼻窦曲霉球X线示放射密度增加,中央可有金属密度(钙磷化),CT检查示无相邻结构侵袭。
    3.组织病理  有诊断意义。组织反应包括见于外耳道和支气管感染的非特异性轻度炎症,常见于鼻窦、眼和肺部疾病的由上皮样细胞和巨细胞组成的肉芽肿改变,曲霉侵入血管后引起的坏死性改变,以及化脓性改变等四种反应。PAS或嗜银染色后曲霉在组织内呈红色或黑色,在脓肿和曲霉球内可以见到菌丝分隔,分支呈45°角,直径7~10μm,典型的排列成放射状;在早期肉芽肿内可见直而平行排列的菌丝;在晚期纤维化病变中见到不规则菌丝;在与空气沟通的脓肿或空腔内可发现曲霉球
    4.皮肤实验  烟曲霉抗原皮肤试验有助于变应性曲霉病的诊断。
    5.侵袭性曲霉诊断标准  由欧洲肿瘤治疗研究会提出。
    (1)广谱抗生素治疗3~5天仍持续发热≥38℃,除外发热5天内活检证实曲霉病者。
    (2)曲霉血培养阳性。
    (3)排除病毒、嗜酸杆菌、军团菌、Q热、鹦鹉热、支原体、衣原体肺炎和肺孢子虫感染。
    (4)提示侵袭性曲霉病的症状和体征,例如:肺:咳嗽、呼吸困难、胸痛、咯血、捻发音、缺氧。鼻窦:头痛、鼻分泌物增多、面部肿胀、触痛、蜂窝织炎。肝:肝区不适、黄疸肝大、肝功异常。神经系统:头痛、面神经感觉缺如、精神错乱、意识改变、CSF异常。其他部位:包括骨、肾、皮肤、胸膜、眼、脊椎、外耳、心内膜、心包、关节、肾上腺、腹膜、胃肠道、淋巴结和甲状腺。
    (5)放射学阳性。肺:肺部浸润、非特异性或特异性表现(结节、空洞)。鼻窦:黏膜增厚、造影术/窦区阴影。肝、脾、中枢神经系统(CNS):结节/脓肿(CT、超声和MRI)。其他部位。
    (6)合适部位的病理或培养曲霉阳性。肺:支气管洗液/支气管肺泡灌洗液/气管抽出物/支气管活检物/放射学探针抽吸物(FNA)/开放性肺活检。鼻窦:鼻痂/鼻窦抽吸物,活检。肝、脾:FNA/剖腹术/腹腔镜活检。CNS:FNA/立体定位活检,脑脊液。其他部位。
    明确的诊断应同时满足上述六点,且从受累部位分离出曲霉。放射学和临床特征性表现加血培养阳性可替代真菌学检查证实。

鉴别诊断

鉴别诊断:应与细菌感染、其他真菌感染及肿瘤等疾病相鉴别。如果在肺内发现球形阴影时,需将曲霉球与结核球、良性肿瘤、肺脓肿等相鉴别。

治疗

治疗:
    1.系统治疗  对于侵袭性曲霉病至少有3种药物可供选择,单用两性霉素B,至少1.0mg/(kg•d);两性霉素B联合利福平或氟胞嘧啶、伊曲康唑(200~400mg/d)。酮康唑和氟康唑治疗基本无效。
    2.局部治疗  耳曲霉可用3%硼酸、5%醋酸铅或2%水杨酸酒精溶液将耳垢轻轻洗去,然后以2%甲紫涂搽,或滴入1%~3%克霉唑或制霉菌素(10万U/ml)溶液。眼曲霉性溃疡可用0.1%金霉素溶液或1%软膏,0.2%两性霉素B溶液或1%眼膏。两性霉素B喷雾也可用于呼吸道曲霉病。外科手术适用于肺曲霉球、脑曲霉肉芽肿、鼻窦曲霉肉芽肿等。清除病灶后加用系统治疗,可巩固疗效。

预后

预后:咯血提示肺部梗死或坏死性支气管肺炎。一般在2~3周内死亡,若免疫状况改善,可形成空洞,但大量、致命的咯血可发生在此阶段。

预防

预防:在接触曲霉污染的环境工作时,应戴防护口罩。如脱粒时稻谷飞入眼内,切不能用力擦眼,应及时用生理盐水冲洗,以免角膜损伤。在清理有曲霉生长的日常用品,如鞋、家具、食物或机器等物品时,宜用湿布擦拭,以防曲霉孢子飞扬,污染空气。对有明显曲霉生长的物品、场所,可用甲醛溶液或过氧乙酸溶液喷洒。忌吃霉变的花生、果品等食物。对有较严重的原发病又常用抗生素、皮质激素及细胞毒性药物的患者,可定期作鼻拭子、痰等多途径真菌培养。一旦发现曲霉侵袭,即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。

轻触这里
关闭目录

目录

Copyrights 2005-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